印染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山东省为例
一、印染产业处在重塑期,蕴含发展机遇
产业的发展方式由产量驱动向效益驱动转变是产业处在重塑期的直接表现。根据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2018年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的指标数据,虽然印染布产量持续下降,但是行业整体的销售收入、利润率等关键经济指标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14—2018年,我国印染布产量由536.7亿m下降至490.7亿m,年均增长率为-2.2%,而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3.6%,同时销售利润率由5.0%显著提高至5.6%。
产业处在重塑期的深层次变化体现在竞争方式和产业布局的变化上。企业的竞争方式由依靠加工规模向精细化生产管理转变,纷纷通过工艺改良、智能化设备应用、系统集成等方式实现低成本、低资源消耗的竞争效果;产业布局开始出现小幅度变化,由于国内外各地区发展阶段、资源要素条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差异,我国印染产能在东部沿海五省之间加速流动,同时加快向国内中西部地区,国外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布局。
1.骨干企业的资源集聚能力逐步增强,经营效益持续提高
(1)行业的亏损面不断加大,由2014年的11.2%显著扩大至2018年的17.7%,达到了历史峰值,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加速了两级分化。
(2)发展门槛越来越高。作为资金和技术双密集的行业,环保投资、停产限产、染料助剂价格波动等带来的资金压力,以及生产管理、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压力等,导致不注重提升的中小企业运行困难,企业停产限产、亏损退出的现象时有发生。
(3)骨干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首先,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更加突出,规避了企业环保风险,保障生产经营顺畅。下游客户为保障产品质量和交期,不断将订单转向骨干企业。其次,资源整合的优势更加突出。中小印染企业关停释放了土地、厂房、人才、污水指标等稀缺产业资源,同时政府鼓励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吸纳利好资源为自身所用。
2.产能布局微调下,承载条件好的地区迎来发展机遇
(1)国内产能布局持续微调。与2015年相比,2018年浙江省印染布产量减少28.4亿m,减幅8.9%,在全国的占比下降3.4个百分点;广东省产量减少5.6亿m,减幅13.9%,占比下降0.9个百分点;福建省产量增加18.0亿m,增幅52.0%,占比增加4.0个百分点;江苏、山东和其他地区产量占比各增加0.2个百分点。
(2)承载条件好的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产业园区成熟、污水指标富足、靠近下游市场的地区更能够保障印染企业规避环保风险,降低要素使用成本和市场开发成本,利于产能的运转和扩张。2015—2018年,福建印染布产量增幅明显的原因就在于当地印染园区配套设施齐全,污水厂高标准治污,热电联集中供热,使其在环保行动下受益,具备了发展比较优势。
二、山东印染产业呈现出“优、强、全、特”的发展特点
1.印染智能化技术应用优于全国
山东省印染企业通过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加上自身持续的研发投入,在色纱、机织面料、针织面料和印花布四大产品领域均率先形成了国内外先进的智能化工厂技术成果。
纱线染色智能工厂建设步伐加快。山东康平纳集团研发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于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运行水平达到国际领先,目前已在泰安、新疆库尔勒和新泰建成3个纱线染色智能化车间,形成产能5.5万t/a。
数码印花智能化技术应用成熟。如意数码科技印染有限公司选用国内外一流的先进设备,共同研发和应用国际领先的德国SEDO数控系统实现高效生产,实现生产过程、工艺参数、染化料助剂、设备运转、仓库管理、营销管理等的全方位控制。
机织和针织染整智能化工厂处于初期建设阶段。2018年华纺股份有限公司的梭织布印染智能化工厂建设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获得“连续印染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称号;针织印染全流程绿色数字化智能工厂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以烟台业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为建设单位,目标建设国内首条针织印染智能化生产线,实现染整效果的可观可控、印染过程的在线精准控制。
2.龙头企业实力强,在管理创新和研发方面引领行业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每年通过综合考评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对社会的贡献、创新能力以及节能环保等指标评选出综合实力较强的印染企业。2015—2018年间,山东省每年均有4~5家企业入选中国印染企业10强,在各省中居首位(表1)。
文章来源:《印染》 网址: http://www.yrzzs.cn/qikandaodu/2021/0330/481.html
上一篇:印染行业十四五减排方向及建议
下一篇:管理现在赢在未来第八届全国印染行业管理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