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彩印花布制作工艺研究以凤穿牡丹为例
一、彩印花布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彩印花布经过了文革时期的“破四害”,开始从萧条时代逐渐复苏,但这次的复苏再也难见到过去的繁华,到了90年代,纺织工业迅猛发展,一些传统的手工作坊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它的存在根基渐渐倒塌,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无论多么艰难,源于老艺人对世代相传精湛手工艺的深厚情感,他们仍然坚守在彩印花布频临灭绝的悬崖边,期望后辈能够传承这一凝聚着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手艺,或许我们利用高科技能够制造出现代化的彩印花布,但千年的文明是制造不出来的。几千年来它与中国人民朝夕相处,它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饮食文化一样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它的未来就是让这些中华民族的精粹在现代社会文明里更加灿烂夺目!所幸,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进行的如火如荼,2006年12月,山东民间彩印花布被选入山东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彩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过程
鲁西南传统彩印花布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设计纹样、画版、刻版、刷油、调色、印染,晾晒等一系列的制作过程。下面以山东济宁嘉祥文化馆馆长张嘉明先生1984年收集整理的嘉祥马村镇的 “凤穿牡丹”为例介绍一下传统精湛的制作工艺。
(一)设计纹样
传统纹样的设计离不开吉祥喜庆的主题,花布的纹样丰富新奇,色彩艳丽,同时又不失劳动人民的稚拙朴实。山东彩印花布多用于衣料、桌布、床帏、门帘、包袱、被面等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图案设计多是龙凤、鸳鸯、牡丹、福寿等象征生活安定幸福、吉祥美满的形象。每幅纹样都有它的传说故事或历史渊源,都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积累与沉淀。比如嘉祥南派的《鲤鱼跳龙门》(见图1),中间四条鱼围绕着盛开的莲花,四周有荷花、荷叶、莲蓬相衬托,形成饱满的构图[1]。
图1 《鲤鱼跳龙门》 来源:嘉祥县张嘉明收藏 自拍
山东嘉祥县当地有这样的风俗,女孩结婚时必须用彩印花布大包袱包裹嫁衣、被褥等,小包袱包盖梳妆台和鸡笼,并用专门织的包袱带捆扎抬送到婆家。《凤穿牡丹》纹样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是一块150*150cm见方的大包袱。纹样是由凤凰和牡丹组成的吉祥图案,中心部分打上了淡绿色的底色,使色彩和谐典雅,颇具现代意味,同时又不失传统,属于典型的北派风格。凤为鸟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丹凤结合象征着美好、光明和幸福,因此凤穿牡丹常被人们视为祥瑞、美好和富贵的象征,多用于新人嫁娶场合。
(二)制版工艺
1、制版
制版的材料从最初的毛边纸、水泥袋子纸,发展到绘图纸,再到上好的牛皮纸,最后到透明的涤纶片。纸的韧性越来越强。用用毛边纸时,要先一层层裱好,大约三四层纸就够了。《凤穿牡丹》采用的是规格为80-120克/m2的牛皮纸。彩印花布中包括各种各样形状的制版,大体上被分为中心板,边饰版和角隅板三类。《凤穿牡丹》包括4块制版,首先根据纹样进行剪裁,中心版长55cm,宽28cm的五边形。边饰版有两块,一块是边长是40cm的直角拐角形状,一块是长50cm,宽10cm的长方形。角隅版是两边都为28cm的等边直角三角形(见图2)。
制版分为画样和替样两种方法。画样其实是一种创作纹样的过程,这就要求彩印艺人有较深厚的绘画功底和艺术素养,对构图、造型、色彩、疏密关系等等绘画要素都有一定的造诣,才能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熟练的艺人可直接在牛皮纸上勾勒纹样,也可画在其他纸张上,通过拷贝纸转移到牛皮纸上。不管是画样抑或替样,都要坚持一种颜色一张版的原则,所以印染画布往往需要中心版、边饰版和角隅版等一整套的样版。
2、刻版
刻版是彩印花布关键的一步,被称为镂雕版,就是用刻刀把纹样刻成镂空状。《凤穿牡丹》的尺寸较大,根据纹样的构成特点,先刻一个单元版,印染时以包袱中点为中心四方旋转印染。《凤穿牡丹》中的点型图案非常多,把锡墩垫在下面,用木锤敲打铳子,即可完成点的刻制。其他的弧形线、直线和块面都要用刻刀雕刻,刻制过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能有半点疏忽,一个小失误就有可能废掉了整张纸版。接下来再按颜色分出各花版。刚刚刻好的花版背面会有毛刺突起,印染时会影响纹样的边缘轮廓。打磨毛刺通常会选用比较光滑的石头,把纸版平铺,打磨时一定要用力适度,防止刮伤版面,当毛刺变得平滑时就可以了。
文章来源:《印染》 网址: http://www.yrzzs.cn/qikandaodu/2021/0310/452.html
上一篇:传统绘画艺术在民族服装印染中的应用分析
下一篇:浅论新疆印染资源特点与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