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民间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以
当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民间文化精神资源,我们需要从传统民间文化中汲取深层次的精神力量[1]。本文从手工扎染与印染课程教学中创作作品图像的虚实结合的运用,来分析学生在做此类作品时,是怎样融合民间艺术在创作中的表现的。很多学生在创作有民间艺术元素的作品的时候,都以扎染的缤纷效果为底,再在此基础上,绘以具象的图像,从而自然而然地结合了两者的个性之美,呈现出虚实相间、相映成趣的艺术美感。对比中美高校“民间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化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建构起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式”课堂教学模式[2]。
手工扎染课程是一门独特的手工防染艺术,也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种类,有其独特的魅力。扎染和水墨国画有一些相似性,在浓淡不一的色调变化里,形成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世界。扎染以颜色渐变为主要特点,有印象派画家的波光粼粼的画面感,水波倒影、潋滟奔腾。扎染画面既有激情澎湃的一面,也有婉约含蓄的一面。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不同的技法,用视觉上的审美经验判断作品的完成情况。
扎染的技法通常有折叠法、夹扎法、针缝法等不同技法。其中夹扎法最容易快速出效果,先折叠好棉布,上下用两根木条夹住,两头再用棉线扎紧;或者直接用夹子夹住棉布的一部分,放入锅中煮30分钟。学生只有在实验很多次之后,才能掌握一些规律,并分辨出哪些是自己喜欢的画面效果。扎染有纯艺术的一些特性,它不像设计那样有预见性,更偏重于偶然性,要是看到画面效果后再趁势而为、逐步深入,这也成就了它独特的气质和魅力。
一、剪纸和皮影在手工扎染与印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在手工扎染与印染课程的教学中加进了民间艺术训练项目,丰富了扎染艺术的内涵。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皮影、核雕、风筝、年画、吹糖人、刺绣等对扎染和印染的启迪很深。例如剪纸,内容多为结婚场景、新年祝福等。民间艺术的魅力非凡,辨识度很高,让人看了过目难忘。区域代表性极强,其历史留存久远的剪纸作品,是因为它贴近生活、还原生活场景,也就是所谓的“接地气”。比如图1中,一只翘首打鸣的公鸡,站在石头上,周围还有盛开的菊花、丝瓜等围绕。公鸡天一亮就出来鸣叫,督促人们起床,预示着新的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图1 打鸣的公鸡(剪纸)
学生的扎染剪纸作品(如图2、图3、图4):
图2 学生扎染剪纸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如图2)灵感来源于图1的公鸡剪纸图片,在原有剪纸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对翅膀、鸡爪等部分进行了画面切割处理。点、线、面内涵增加的同时,颜色也变得绚烂了许多。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在笔者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一张颇具民间美术特色的扎染作品。
图3 学生扎染剪纸作品之二
如图3,皮影和剪纸在工艺上有所不同,它不是剪刻而成,而是大色块的拼接,颜色鲜艳,多为大红色、绿色、黄色、赭石色等,外轮廓简洁概括,表演时屏幕后有人用小棍子控制、牵扯,于是就有了人物丰富的肢体动作语言。
图4 学生扎染剪纸作品之三
图4是学生运用扎染的底色和皮影的具象形象结合而成,虚实相间、相得益彰。各种技法的运用,二次染或者三次复染,丰富了画面效果的同时,色感、层次感的深入也增加了画面耐看的视觉效果,再借势而为,加入手绘的图形,整体显得和谐统一又回味绵长。
教师上课时,需要和学生互动,学生们喜欢实践动手环节,因为这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并且记忆深刻,扎染出来的作品效果让学生们雀跃不已,尤其是波光粼粼的湖光山色图像,更是让学生们欣喜激动。我们有必要从学科体系化的层面对这种实践环节加以稳定化和规范化[3]。
二、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方法在课堂上的创造性运用
笔者在教学中,引进了孙子兵法战术,《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作者是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还有两部书,名为《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其中涵盖了很多战略思想,内容广博精深。老师在课堂上相当于专业和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一整套让学生发挥潜力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原有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潜力发挥到最大限度。
孙子兵法中有很多计策有实际运用价值,我们结合其中的几条计策来谈谈巧思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及在课堂上的运用。如其中谈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在管理课堂时,老师要做到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有的放矢地把艺术营养输送给学生,这叫“知彼”。当然老师自己也有喜好的方向,把自己擅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叫“知己”。如果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却不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会胜利一次,失败一次,机会均等;如果不了解对方,也不了解自己,每次打仗必然会失败。所以因材施教很重要,学生的个人天资如何及性格、志趣的不同,老师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不同,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因人而异。
文章来源:《印染》 网址: http://www.yrzzs.cn/qikandaodu/2021/0308/447.html
上一篇:李金芳让老印染焕发新生机
下一篇:传统绘画艺术在民族服装印染中的应用分析